快看看你有没有发现通向太极拳*高境界的途径!

(一)己空,亦名空劲。
要想有空劲身体*须放松,放松就是人的意识控制下的肌肉的主动工作过程,放松是手段,空才是目的。在练习太极拳的动作时,*须牢记平正,方圆,开合,连绵八个字。平正即是空,是身体的一种状态,这个姿势代表空已经形成。方圆,即是太极,就有虚实变化,这种虚实变化就是方圆。方是力量向外,圆就是化劲,一化一攻,方中之圆,圆中之方。方圆一合劲自然就有虚实的变化,有了虚实变化就产生空间,空间可以让对方产生影响,所以王宗岳说:太极者无极而生。通过方圆看出对虚实变化的处理。开合,即是自身配合规律性的总结,但要变成动态的过程,就要求连绵流畅,节节贯穿。通过这种方法锻炼我门的身体越来越正,肌肉越来越松,下盘越来越稳,动作越来越流畅。
(二)法空,亦名空无。
当双方盘手时,接触点要空,要没有上下,没有左右,没有前后,不即不离,不丢不顶的劲,就可以使双方感受力的传递和力的交流,这种无力不是没有力,而是力处于零的状态,正如王宗岳说的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。
(三)彼空,亦名空虚。
以己空法空达彼空,是太极拳制胜之道。通过以上的两个空,就能让对方产生空虚,从而使已从容施展顺势借力,以小力胜大力,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技击魅力。个中原因是因为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,诱其落空,或者先化后粘,逼使对方陷入不利位置,或者以横拨直,以直拨横,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等,以已空让对方产生空虚,用田教授*后提纲挈领的一句总结话就是:动必成空,空中起用。管中窥豹,从太极的以巧胜拙,以小胜大,以弱胜强,可以看出,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。
习武要趁早,养生不嫌迟!
大凡习武的,若以外家论,自古英雄出少年,少壮者,有气有力,体能好,常言说是块好料子,好鸟必择良木而棲!
哪怕是年少而不壮者,若逢明师,也有办法转弱为强,这是因为武者有一套强身之办法,这套办法是经过几千年的研磨精炼出来的.若以内家论,也都一样,*一不同是,对气力的要求没有外家的高.体能是习武的*基本的条件,年龄则是习武的先决条件.
一般而言,人到了六十以后,体能开始大不如前了,这是人生的规律与必然过程,筋骨的硬化,肌肉的委缩,细胞的彫零与死亡...这些变化都在暗中潜行.六十以上的人当以养身为主,六十以上的人无论怎么练也只能是拉慢退化的速度而矣!六十以上的人不是与时间赛跑,而是应想办法拖慢退化的时间行程.正因明此,王公芗斋才会直言: ...至六十岁以后的人若求技击深造,似不太易,欲求身心的健康则不是难事.习武者,腿功*为重要,腿功的好坏取决于胯骨的松活与灵动,否则就做不好稍起--节随--根催 .而老年人的胯部是越来越紧越来越硬的,人老腿先衰!所以说:习武要趁早!
那为何又说养生不嫌迟呢?
在内外两家拳学中,众已公认,养身当推太极.
有人将太极拳喻为老人拳,这句话是说,随着年岁的提*,到了*后,许多老人是*先打不了形意,及后打不了八卦,*后才是太极,到了太极都打不动时,人生终点也就不远了.
"静松柔然"四字是内家三拳的根本功法,也是内家三拳的*高功法.太极拳则把"静松柔然"发挥到了极至.
许多的人从太极拳的"静松柔然"获得养身的好处的.尽管,对太极拳存在着有各色各样的非议,但都无法抵毁太极拳的诱人之处.
太极拳练得对,练得好的人,其精气神之饱满祥和是自有独到之处的.
太极拳在松活柔化筋骨方面是自有独到之处的,至于有人练到膝盖骨痛,那是因为不得其法.
太极拳在激活好的细胞方面也是自有独到之处的,常年不患伤风感冒的,这是因为太极拳能*大限度的提*人体的免疫系统.
凭这些好处就的说明练太极拳的好了.
终归是一句话: 习武要趁早,养生不嫌迟!
- 上一篇:太极拳敲开了谁家的门?
- 下一篇:老外及医学如何看待太极拳?
相关资讯
- 2011-06-01 ● 陈家沟风景
- 2011-06-01 ● 陈家沟雪景
- 2015-03-26 ● 太极拳主要名词解释
- 2015-05-30 ● 哈佛医学院解惑“太极疗法”
- 2016-03-19 ● 年轻人你寂寞什么?不如一起练太极吧!
- 2014-12-07 ● 太极拳,就是那么任性!
- 2015-07-19 ● 要么太极、要么读书。请别再说无聊!
- 2015-08-28 ● 何以解忧,唯有站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