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静:太极养生的至高境界
1.“仁者静”(《论语》)
人要有慈悲心,要多发善念,多做善事、因为它能净化人的心灵,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,从根本上为静心营造条件。
2.放松
从人的生理来讲,除精神的因素以外,呼吸的快慢,身体的紧张,使人难以入静,通过太极拳的修炼,可以使人身体完*放松下来,而呼吸和意识经过调节,则能达到息停念住(道教认为无息是真息,无念是真念)这时就会进人物我俩忘,全身透空的境界。
3.放慢、放长
人的呼与吸之间,有一个停顿,念与念之间也有一个间隙,只是不练静功的人感觉不到而已。练静功就是要把这个停顿和间隙放长,这样就能感受到物我俩忘。太极拳修炼时身体在意识的引导下,向各方无尽的放长,人就像变成气体与宇宙合成一体,这也是全身透空的境界。
练太极拳要找到上面的感觉,关键一是慢字。练拳的速度慢不下来的根源还是心火降不下来,还是心浮气躁。练拳时就不能有别的想法,每一个动作都*须向松、静的*致去想,去练。太极拳每一个动作刚完成的时候,无论是呼吸或是动作不可能做到*致,这时候如果马上就接下面动作,就不可能把呼吸练得细、深、匀、慢、长、以至无息,也不可能找到呼与吸之间的停顿,更谈不上延长,而身体也不可能放松到*致,思想也不能澄清下来,也不可能感受到念与念之间的无念。
4.讲究节奏、速缓、抑扬顿挫
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,意念和呼吸,要像寺院的钟声一样,讲究节奏、速缓、抑扬顿挫,要传导得很远很远,每一钟声都要传得似有似无时,再敲下一声,这样的钟声能静人心灵,增人善念。练太极拳每一个动作定式后要注意无穷远的放长、放深意念和呼吸(做到松极、静极),直至出现气停念住(浊以静之徐清),这时要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,(这就是太极拳谱讲的劲断意不断,意断神不断),然后再缓缓地过渡到下一个动作(安以动之徐生),这样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。
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能把每一个动作分成许多分动作(心愈静,动作分得就愈细),就能地保持住静的心态。练太极拳是一步一太极,一式一太极,而连接它们的是无极。如果能尽可能延长无极的时间,练太极拳就能进入拳无拳,意无意,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,此时练拳就像人走路一样,不用任何意念去控制身体的动作,做到太极拳真义指出的忘物自然(随心所欲),无形无象。
- 上一篇:打太极拳真的会伤膝关节吗
- 下一篇:太极拳为什么先开左脚
相关资讯
- 2015-05-14 ● 什么是太极拳精华,什么是糟粕?——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(手抄本)
- 2015-04-03 ● 心若无尘,太极自来
- 2015-03-23 ● 太极,是开启青少年智慧和右脑的训练方法
- 2012-10-27 ● 为什么要到陈家沟这个农村学太极?
- 2014-11-24 ● 练习内家拳真功你*须知道的东西
- 2016-08-17 ● 太极,是我做过的*后悔的事!
- 2014-12-16 ● 练武的精神与太极拳丹田劲
- 2015-01-13 ● 太极拳:和谐*效的身心整体运动